【兰台辞话】臧振:澎湃的唐潮
澎湃的唐潮
——此文写于2006年12月
臧振
作者简介:
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曾任历史文化学院文物陈列室主任。长期从事先秦史及古玉文化研究,已出版《蒙昧中的智慧:中国巫术》、《中国古玉文化》、《古史考论——西雝集》等专著,主编《十三经辞典·尚书卷》等,并以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等原典为基础 ,提出了诸多新观点,为学界认可和称赞。
不论蓝田猿人是类人猿还是类猿人,他们选择了秦岭北麓这片宜人的土地生息繁衍,于是有了后来的陈家窝人、大荔人和沙苑文化。
悠悠岁月,漫长而荒凉……一万年前,当最近一次冰川从温带退去,人类迎来突飞猛进的机会,得天独厚的渭河谷地似乎是在忽然之间繁荣起来。先民在这里创造出老官台文化、北首岭文化、大地湾文化。他们善于栽种庄稼,制作精美的陶器、石器、骨角器,创建了最早的农业和工业;他们无愧于“神农”的称号。
紧随其后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、庙底沟类型,人们制作适于提水和温水的尖底瓶,又把神奇的“鱼纹”、“玫瑰花纹”施于陶盆内外,刻画各种符号记载他们的思想,修建半地穴的房屋作为他们的安乐窝。那上面留有黄帝及其子孙们的指纹和足迹,等待着考古家们去鉴别。以沣河西岸客省庄遗址命名的文化,又指示考古家和历史家们寻找四五千年前的村落和田园,追忆逝去的炊烟,展示华夏文明的源头。
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
其后一千年,后稷子孙瓜瓞绵绵,古公亶父来朝走马,在肥沃的周原强大起来,开始了翦商大业。距今三千年前,周人在距我们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们读书的文渊楼、文津楼不过二十公里的地方,建立了都邑;随即东向伐纣,分封诸侯,制礼作乐,训诰天下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;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就在这里诞生。
武王伐纣时征服的东夷瀛姓族人,在周王朝八百年间,以善于养马驾车为周人守西陲,在陇山西侧,捍卫了中原的繁荣;自己也从奴隶身份到附庸、到大夫、到春秋初年列为诸侯雄踞关中,到战国末年吞灭六国,统一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,修驰道、建长城、划分郡县、一统天下,立号为皇帝,为中华文明两千年辉煌奠定了基础。
秦朝末年,陈涉揭竿,项羽、刘邦脱颖而出。项王沐猴而冠、东归彭城,终于是垓下受围,四面楚歌。汉王暗渡陈仓,立足咸阳,东向争锋,终于有汉家帝业彪炳后世。
此真可谓,得关中者得天下也。
三至六世纪五胡乱华、南北对峙,杨坚、杨广定都关中,挥军灭陈;天下扰扰,复归于秦川。隋建都大兴,唐建都长安,西通波斯、大秦,东抚高丽、日本,与拜占庭罗马帝国形成中世纪人类文明的两极。从日本海到地中海,大唐文化包容四方,泽及欧亚。
宋元明清,农业立国,东南开发势所必然。玉石之路衰落了,丝绸之路衰落了,海上贸易发展了。辉煌了两三千年的关中道,一时间黯然失色。
这中间有多少尚未道明的天机值得玩味?有多少振聋发聩的启示值得探寻!
唐长安城示意图
对于历史学家来说,欲探索古老帝国之兴衰,欲了解东西方文明之演进,那就不可不了解中国,不可不了解周秦汉唐,亦不可不负笈访学西安。
当今之世,对于历史学家来说,正是所谓“得关中者得天下”也!
退一步说,作为史学爱好者,身居十三朝古都,纵览五千年文明,本身就是一种享受!
事实正是如此,有见识的历史家多对此地情有独钟。出身西北的史学才俊汇聚于西安,此自不待说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从陕西师大的前身由西北大学分离出来建立史地系开始,秦关之外的有识之士纷至沓来。晋人史念海、陈高佣,越人胡锡年、斯维至、孙达人、李裕民,楚人朱本源、朱士光,吴人黄永年、张懋镕、萧正洪,湖南张盛健,河北郑庆云,满人赵吉惠、赵文润,蜀人周伟洲,沪上胡戟,南阳赵世超,关东商国君,桐城王社教,巢湖王玉华,南韩李椿浩,巴中马瑞映、庞慧,闽南施建雄,鲁北李化成……陆陆续续,肇牵车牛,襁负其子而至矣。
这是一种情结,一种魅力,一股富有生命力的潮流。这股潮流在1992年被我们历史系的学生命名为“唐潮”,并且作为自己创办的刊物的名称。我不由得为之击节叫好!莘莘学子来自全国各地;有慕名而来者,有不期而至者。而《唐潮》就成为他们初试牛刀的阵地。从《唐潮》前身——1986年创办的学生刊物《青年史学 》至今二十载,一届届学生才子才女纷纷在这小小版面上展示学力,会聚群英。年轻人难免稚嫩,前程却未可限量;犹如史学“唐潮”,起初溪流涓涓,如今已然澎湃!祝《唐潮》越办越好!
意犹未尽,且借王玉华教授五言古诗二首作为结语:
遊子吟二首
(一)
游子来高会,书香满关中。
秦云留芳树,渭水送绿风。
乡月随人远,原花带露红。
慰尔寂寥意,向晚度疏钟。
(二)
去家三千里,草箧一身随。
锵锵玉佩鸣,栖栖将何为。
蓄志在四海,焉用逐轻肥。
长歌淩白日,掷向五云飞。
图片/网络
文字/臧振
责任编辑/高源
审核/张思宁
指导老师/臧振